黑色素瘤的分類
黑色素瘤通常是指惡性黑素瘤,是黑色素細胞來源的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多發生于皮膚,也可見于黏膜和內臟,約占全部腫瘤的3%。根據發病部位分為原位惡性黑色素瘤和侵襲性惡性黑色素瘤。原位惡性黑色素瘤是指腫瘤細胞僅局限于表皮或黏膜上皮層內(惡性雀斑樣痣、淺表擴散性原位惡性黑色素瘤、肢端原位黑色素瘤)。侵襲性惡性黑色素瘤指腫瘤細胞已突破表皮基底層或粘膜上皮層,向真皮及更深層浸潤(惡性雀斑樣黑色素瘤、淺表擴散性惡性黑色素瘤、肢端黑色素瘤和結節性黑色素瘤)。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占皮膚惡性腫瘤的第三位(約占6.8%~20%),發病率約為1/30萬。黑色素瘤好發于成人,極少見于兒童,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新發病例中男性約為女性的1.6倍,白種人是所有族群中發病率最高的人群。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預后依賴于診斷時的分期,病死率主要取決于是否轉移,總體預后不佳。其中局限性黑色素瘤并無轉移者,五年死亡率約為2%;發生區域性轉移者,五年死亡率約為36%;發生遠處轉移者,五年死亡率約為77%。
黑色素瘤的高發人群
皮膚痣是導致黑色素瘤的一個重要因素。本身皮膚痣較多、出現一些較大的痣或很多小痣的人群,發生皮膚黑色素瘤的比例相對較高。此外,長期暴露于日光下(包括人造日光)會增加罹患黑色素瘤的風險。黑色皮膚的人群也可能會發生皮膚黑色素瘤,但皮膚黑色素瘤存在種族或膚色差異,皮膚偏白的人群更多發生。
如何區分是痣還是瘤?
痣是良性腫瘤;黑色素瘤看著像痣實質上是惡性腫瘤,對于身體上較大的黑色斑塊,極易與痣混淆,所以ABCDE規則在黑色素瘤早發現早治療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即:
(1)皮損形態不對稱(Asymmetry);
(2)邊界不光滑(Border irregularity);
(3)顏色不均一(Colour variegation);
(4)直徑大于5~6mm(Diameter);
(5)進展比較快(Evolving)。
黑色素瘤的診斷分期與治療原則
黑色素瘤的預后和分期關系非常密切,分期越早,徹底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分期越晚,預后越差。黑色素瘤診療指南2022年版將黑色素瘤分期為:
0期:即原位癌,指腫瘤細胞仍局限于表皮或黏膜上皮層內,無浸潤和遠處轉移。
I~II期:腫瘤局限,無轉移。根據有無潰瘍形成及浸潤深度又分為I期和II期。
III期:腫瘤已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
IV期:腫瘤已發生遠處轉移,如轉移到遠隔部位的皮膚、淋巴結、內臟(如肺)、骨、腦等處。
黑色素瘤的治療原則是在條件允許下,盡快進行手術切除。0期、ⅠA期黑色素瘤手術后即完成治療,Ⅳ期黑色素瘤若尚未發生多部位轉移,應積極切除。
(來源:運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