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兒成本
按2019年價格計算,將一個孩子養到17歲,全國平均養育成本為48.5萬元,在城市的要比農村的貴一倍還多,可見城鄉差別之大,實際上各省之間的育兒成本差別更大。
全國育兒成本最高的是上海,將一個孩子養到17歲要花102.6萬元,其次是北京、浙江、天津和廣東等發達地區,分別為97萬元、72萬元、71.7萬元和65.3萬元。
養育成本最低的是西藏,只需29萬元,其次是貴州、云南、山西和甘肅等中西部農村人口比重較大、物價較低的省份,養育成本分別為33萬元、35.5萬元、35.7萬元和35.7萬元。
除民族傳統和部分區域人口凈流出原因外,各地的生育率和該地的育兒成本大致呈負相關關系,育兒成本低的省份,其生育率也相應的高,作為育兒成本最低的西藏,其2020年的生育率也是全國最高的,高達14.6‰,遠高于8.52‰的全國平均值,是全國最低值黑龍江3.7‰的4倍。
其次是貴州、青海、廣西等中西部地區,2020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3.6‰、11.6‰和11.5‰。
除黑龍江生育率最低外,同為東三省的吉林和遼寧也很低,分別為4.6‰和5‰,上海、天津、江蘇等省份因生活成本高,生育率也很低,分別為5.5‰、5.6‰和6.2‰。
二、兒藥市場
1、市場規模
隨著新藥審評審批、醫保、基藥等政策對兒童藥的支持和鼓勵,2007年來,我國兒童藥市場規模逐年提高,已由2007年的251.1億元提高到了2020年的948億元,13年增長了近3倍。
2、中日差異:適應癥
我國兒童藥因缺乏兒童專用適應癥而受到詬病,現就與日本的兒童藥適應癥情況作一比較。
由下圖可見,盡管限抗多年,我國兒童使用最多的仍是抗感染用藥,在所有適應癥中占比高達41%,比日本的23%高出近一倍。
其次是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我們比日本的高的更多,我國的占15%,日本的只占6%,比日本高出1.5倍,這可能與我國父母對孩子熱愛有加和易被廣告洗腦有關。
日本的系統用抗過敏藥、強心/降壓/利尿、胃腸不適治療藥、其他循環和血液系統疾病和安定/抗癲癇等藥則比我國用的多。
3、中日差異:劑型
再比較下劑型,我國片劑、膠囊等傳統劑型比日本用的多,直腸給藥、乳膏劑或軟膏劑用的也多。日本的注射劑、顆粒劑/散劑和口服溶液劑用的比我們多。
三、兒藥臨床試驗
1、中國
我國一直鼓勵兒童用藥的新藥研發,尤其2015年藥政改革后,不但出臺了鼓勵兒童藥開發的目錄,還對符合條件的兒童藥研發給與優先審評等,所以,近年來,我國兒童藥的臨床試驗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已由2015年的16個增加到了2020年10月下旬的102個,除兒童常見病用藥外,兒童罕見病用藥的開發也在逐年增多,兒童罕見病用藥的臨床試驗數量也由2015年的6個增加到了2019年的13個。
2、美國
美國藥物管理歷史悠久,制度完善,也很重視兒童藥的研發,多年來,美國成人藥物臨床試驗的數量一直是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數量的6倍多,近幾年還繼續增長,到2020年7月已達6.7倍。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通過鼓勵三胎、雙減等多錯并舉,兒童的養育成本將逐漸降低,新生人口下降的被動局面也將被扭轉,同時作為保障兒童健康成長所必須的兒童藥物研發也將受到更多政策的支持,兒童藥缺乏專用劑型和適應癥等局面也將改變。
(來源:藥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