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醫保局獲悉,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截至今年3月,全國已有72個統籌地區啟動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癥透析、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等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
據悉,為解決參保人“墊資”“跑腿”的難題,國家于2016年啟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按照“先住院、再門診;先省內異地、再跨省異地”思路分步實施。
目前,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所有統籌地區、各類參保人員和主要外出人員,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運行穩定。截至3月底,全國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5.55萬家;當年累計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122.37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281.06億元,基金支付161.52億元,基金支付比例為57.5%。
在門診方面,截至3月底,全國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已聯網定點醫療機構5.72萬家,定點零售藥店10.36萬家;當年累計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500.01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12.49億元,基金支付7.31億元,基金支付比例為58.5%。
在跨省直接結算落實方面,門診和住院相關政策與流程保持一致,為“就醫地目錄,參保地政策,就醫地管理”:
就醫地目錄——跨省直接結算的時候,原則上執行就醫當地規定的支付范圍及有關規定,主要包括當地的基本醫療保險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以及醫療服務設施標準等;
參保地政策——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起付標準、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額報銷政策執行按照參保地的政策。簡單來說,在跨省異地就醫的時候,醫保哪些能報,按照就醫地的規定,但是報銷比例是多少,最高能報多少,按照參保地的規定;
就醫地管理——參保人跨省就醫的時候要遵循就醫地服務和管理規定,就醫地的經辦人員為異地人員提供和本地參保人相同的經辦服務。
按照當前的制度設計,參保人在異地就醫時,一般遵循“先備案、選定點、持卡碼就醫”的流程。目前,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異地就醫備案欄目中,可以查詢到各統籌地區定點醫藥機構開通住院、普通門診和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的情況,醫保經辦機構聯系方式以及各地系統停機公告等信息。今年1月~3月,通過國家統一的線上備案渠道,已成功辦理備案44.37萬人次。
此前,國務院印發的《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明確,2022年要持續推進完善跨省直接結算辦法,并在今年6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分類推進住院、門診費用跨省結算線上線下“跨省通辦”。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政策將進一步完善,方便參保群眾異地備案,穩步提高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力爭“十四五”末達到70%以上。同時,將在年內全力實現每個縣至少有1家定點醫療機構能夠提供包括門診費用在內的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基本實現上述5個主要門診慢特病的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統籌地區全覆蓋,推進其他門診慢特病的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或線上零星報銷的工作目標。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